教育、文化、公益、慈善機關或團體(以下稱機關或團體)應明確區分收入類別,正確申報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及成本費用,並依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(以下稱免稅適用標準)之規定徵免所得稅。
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3款規定,機關或團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者,其本身之所得及其附屬作業組織之所得,免納所得稅;部分機關或團體誤以其創設目的為非營利性質即免納所得稅,致未正確申報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。免稅適用標準第2條第1項規定所稱之銷售貨物,係指將貨物之所有權移轉與他人,以取得代價;所稱之銷售勞務,係指提供勞務予他人或提供貨物與他人使用、收益,以取得代價,例如機關或團體辦理各項訓練課程,向參訓學員收取費用;或承辦政府委辦業務,所取得之收入;或舉辦運動賽事、活動所收取之門票收入等,皆屬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範疇,均應依法課徵所得稅。

【舉例說明】甲協會107年度申報銷售貨物或勞務以外之收入100萬元,包括捐贈收入70萬元、利息收入5萬元、課程收入25萬元;另申報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之支出65萬元。經查其中舉辦訓練課程所取得之報酬,係屬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範疇,相關課程收入25萬元及成本費用10萬元,應分別轉正為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25萬元及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支出10萬元,核定課稅所得額15萬元,應補徵稅額3萬元,其餘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之結餘款20萬元〔=捐贈收入70萬元+利息收入5萬元-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55萬元(=申報65萬元-轉分類為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支出10萬元)〕,因符合免稅適用標準第2條之規定,免納所得稅。

機關或團體當年度如有銷售貨物或勞務之行為,應正確申報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及成本費用,並依免稅適用標準之規定正確計算所得額及應納稅額,以免遭調整補稅。